是什么原因让无线充电迟迟未能普及
作者:未知 来源:绿盟整理 发布时间:2015-11-30 9:47:20
作者:未知 来源:绿盟整理 发布时间:2015-11-30 9:47:20
无线充电:只有真正远距离、高效的无线充电才是未来。
听说过无线充电宝过,但是没有见过的朋友很多吧。虽然很多Android手机支持无线充电,但需要自行购买充电垫,而苹果的iPhone则完全不支持,需要购买无线充电外壳才能使用,感觉非常麻烦,都没这个必要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无线充电迟迟没有普及呢?让我们迟迟没有看过用过呢?
技术发展及标准争斗
起初,无线充电技术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无线充电距离较近、充电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而随着各个标准的形成,这些问题有所改善,但显然,多达数种的标准令人们感到十分困惑,无从下手。
说到标准,主要包括WPC联盟推动的Qi,PMA的Powermat以及A4WP的Rezence,在今年6月,PMA与A4WP进行了合并,将标准统一为AirFuel Alliance。从技术角度来说,它们都是采用磁感应共振充电技术,但存在紧耦合和松耦合两种类型。简单来说,紧耦合需要接收器和发射线圈比较靠近,理想距离为5mm,早期无线充电垫均采用这种技术,所以手机需要比较精准地放在充电垫上。而松耦合可以集成多个线圈,实现更大覆盖面积,不需要接收器过于接近,但其效率不高,电磁辐射也更大。
显然,没有消费者关注这些难记的标准名称和底层技术,这就是为什么三星选择同时支持两种技术,让消费者不必去搜集太多资料便能够选择到兼容配件。目前,对于消费者来说最理想的便是结合松紧耦合两种技术,但市场中更为普及的技术是Qi。
除了上述标准,也有特立独行的公司,比如苹果和摩托罗拉。这两家公司只在自家的智能手表上使用了基于磁感应共振的无线充电技术。
快速充电和USB C的影响
无线充电无法普及的一个原因,是受到高通等芯片公司主推的快速充电技术影响。显然,无线充电的限制太多,最重要的是效率一直令人无法满意。目前,高通快速充电2.0已经可以在30分钟充满60%的电量,充电速度是标准充电器的175%,无线充电更是无法企及。至于USB C接口,则可让用户不必再查看数据线正反面,同时又能够减轻手机厚度、充电速度也很快,这都是目前无线充电技术需要去超越的。
无线充电的未来
如此可以看得出无线充电无法普及的原因了,因为谁也不想每天回到家、走到那个特定的充电垫前、花上2分钟去调整充电位置,再等上3个小时才能充满手机?所以,真正远距离、高效的无线充电技术才是未来。
当然,在目前新型的无线充电技术正在开发中,比如XE,一款类似路由器的设备,能够实现5米左右的电磁发射距离;uBeam,则是一种基于超声波的无线充电技术,设备厚度不超过5毫米,同时也拥有较远的传输距离。遗憾的是,这些新技术暂时还没有来到商用市场。
但是暂时来说,Qi仍是最主流的无线充电技术,除了三星、宜家等巨头的支持,WPC也在积极推广Qi在酒店、汽车、快餐连锁店的应用,其消费配件也是最为广泛的。或许随着技术的进步、价格的进一步降低,我们会在几年内看到无线充电设备真正走进消费者。
文章来自绿盟(xDowns.com)转载请注明来路。
上一篇文章:手语转换为文字:肌肉监测器 []